脚气是什么?
脚气是足癣的俗名,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有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
1.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脚气”则是由真菌(又称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2.中医上称脚气为“脚弱”。《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风毒脚气方》 :“然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深师云:脚弱者,即其义也”。
脚气的概念
1.脚气是足癣的俗名,也称“香港脚”。足癣(tinea manus)为足跖部趾间的皮肤癣菌感染,可延及到足跟及足背,但发生于足背者属体癣。红色毛癣菌为足癣的主要致病菌。
“脚气”一说,古已有之,却非今人所谓之“脚癣”。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云:“此病发,初得先从脚起,因即胫肿,时人号为脚气。”有人为此病所困,著述名为《脚气集》。这大概是一种风湿性疾病。后来古人之“脚气”越来越少见,但病名影响甚广,就张冠李戴地把“脚癣”称作脚气了。
2.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牛棚杂记》中写到脚气患者:“生物系有一个学生,大名叫张国祥,他到了大院以后,立即表现出鹤立鸡群之势。有几天晚上,在晚间训话之后,甚至在十点钟规定的‘犯人’就寝之后,院子里大榆树下面,灯光依然很辉煌,这一位张老爷,坐在一把椅子上,抬起右腿,把脚放到椅子上,用手在脚指头缝里抠个不停。”脚气之痒,剧于蚊叮虫咬,半夜痒不能寐大挠特挠,亦不罕见。
脚气乃是常见病,南方气候湿热本多瘴疠,脚气亦高发,香港脚之名可谓事出有因。北方脚气不如南方,却也有一半民众罹患该病。曾有调查令人咋舌:四成皮肤科大夫患有脚气。
脚气的危害不仅是瘙痒、脱皮、起疱、真菌传播,还会引起手癣和灰指甲。更严重的是,搔抓会导致局部细菌感染,可发展成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及丹毒,可谓后患无穷。
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脚气毫不夸张,很多人“脚气年年治,脚气岁岁发”。脚气是不是没办法根治?专家认为是“斩草不除根”造成的。
脚气与脚气病的区别
1.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而“脚气”则是由真菌(又称霉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脚气与脚臭的区别
也有人把脚臭认为是脚气,这也是不对的。在多汗条件下,脚上的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再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产生脚臭。脚臭和脚气,没有必然联系,主要判断依据是镜检有无真菌,镜检呈阳性者为脚气。
脚气有什么症状
1、水泡型脚气的症状:皮损多见于趾间、足弓等部位。初为成群或散在针头大小的水疱,不易破裂,干燥后疱顶表皮脱落,形成环状鳞屑。新的损害陆续出现,互相融合,形成环状,边缘较清楚。伴瘙痒,疱液澄清略呈黄色,如继发细菌感染则成黄色脓疱。皮损水疱期伴有瘙痒,最初为单侧,很快传染为双侧。夏季易发,冬季症状会减轻,易复发。
2、角化型脚气的症状:又称鳞屑角化型脚气、干性脚气,多见于足跟及足侧面,常为双侧。皮损表现为脱屑、角质增厚及皮肤粗糙干裂,裂口深者可引起疼痛及继发感染。皮疹为暗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表面点状白色鳞屑。夏季可有少量丘疹,边缘部位亦可发生少许水疱。寒冷季节常致皮肤皲裂,伴疼痛,瘙痒不重。角化型脚气病程慢,久之则皮肤增厚。多由红色毛癣菌引起,顽固难治。因此,要想预防脚气、避免脚气的侵袭,小编建议大家穿袜子时最好就穿抗菌袜子,效果比较好的具备航天品质的如澳洲的2xu抗菌袜,则可以彻底防臭,长期穿着可以免除脚气的困扰。
3、糜烂性脚气的症状:又称浸渍糜烂型脚气,趾间皮肤浸渍发白,常因剧烈瘙痒抓挠摩擦后而引起表皮擦烂,露出潮红糜烂面,少量渗液,发出难闻的臭味。不加注意的话,可引起淋巴管炎及丹毒等继发感染,一般好侵犯第三、四趾间。
脚气的临床表现
1.多见于成年人,男女皆可发病。往往夏季加重,冬季减轻,时轻时重,长期迁延。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鳞屑角化型脚气。
脚气症状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脚气症状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3.脚气症状2.水疱型:好发于足缘、足底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4.脚气症状3.鳞屑角化型:好发于足跟、足缘部。由于真菌感染引起皮肤干燥、角质粗厚、脱屑,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常年不愈,大多数患者由糜烂型、水疱型转化而成。
脚气诊断鉴别
取新鲜水疱的疱壁或深层皮屑进行真菌镜检,可发现菌丝与孢子。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与真菌学检查,一般诊断并不困难。必要时可重复真菌检查。应与蹠部脓疱病、汗疱疹和湿疹相鉴别。
脚气的治疗误区
1. 脚气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因此被很多人误以为不能根治。正是一些患者认为脚气是个小病而不加以重视,才导致脚气终年不愈,反复发作。专家指出,脚气绝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随便应付一下就行了,一旦恶化,也会带来巨大的痛苦。脚气问题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解决的,专家表示,脚气患者的治疗时间通常应该进行4周,每天坚持用抗真菌药,目的就是杀死真菌。有的患者足部真菌停留在表面,但也有不少患者的足部真菌感染很深,对于后情况,只有坚持用药才会杀死潜伏在皮肤深处的真菌。脚气并非不可治,只是在治疗期间需要耐心,即便是症状消失了,患者应当继续用药一周加以巩固
最多是脚“遭殃”
脚气的问题只会停留在足部吗?答案是否定的,它还可能引发灰指甲等其他皮肤病。这两种病都是由真菌入侵引起,脚气是真菌侵入脚部表层皮肤所致,灰指甲患者常常是先患有脚气,足部真菌被带到手部,首先侵入指甲周围的皮肤,然后通过指甲或趾甲的生长演变,逐渐侵入指甲内,形成灰指甲,并进一步生长和繁殖,直到破坏整个指甲。灰指甲与脚气是可以互相传染的,既可自身传染,也可由他人传染,无论自己或家人有脚气或由真菌引起的其它皮肤癣,都可能引起灰指甲,然而如果防治得当,脚气患者是可以避免患上灰指甲的。
脚气是一种遗传病
一家人都患有脚气,那是否说明脚气是会遗传的呢?这种说法是未经证实的。对此,专家表示,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脚气的传播方式。在适宜温度和湿度的条件下,脚气可以通过毛巾、鞋袜的共用传染。孩子穿了患有脚气的父母的鞋,或者共用毛巾,是很可能患上脚气的。虽然脚气在家庭中有集聚现象,但目前尚没有脚气是遗传病的证据。此外,公众对脚气的认识还存在着其他的误区,比如将脚气、脚臭和湿疹混为一谈,认为脚气患者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使用外用药,而不能内服治疗等。专家提醒,最好的解决途径还是及时就医,对症下药。
脚气应该要注意的事项
1.要坚持用药,足癣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治疗勿自动停药,通常应在自觉好了后,继续用药数周,最好是能作霉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治愈。
2.、不要乱用药。脚气用药最关键的是应分类型进行连贯正规的治疗。有人用肤轻松等皮质类固醇药膏来治疗足癣,结果越治越扩展。有人将阿司匹林片压碎撒在糜烂的足趾问,结果形成一个溃疡,长期疼痛不愈。有很多人在皮肤形成红痒斑块时外用皮炎平软膏是一个误区,皮炎平软膏中有大量的激素成分,而这正好是真菌的营养剂,所以在肯定是癣的情况下搽皮炎平,只会越搽越厉害。
3.足癣发生继发感染时,局部出现急性炎症。就不能按一般足癣治疗,应该先处理继发感染。
一般措施
【1】要注意清洁,保持皮肤干燥,保持脚部清洁,每天清洗数次,勤换袜子。
【2】洗脚盆及擦脚毛巾应分别使用以免传染他人。
【3】平时不宜穿运动鞋、旅游鞋等不透气的鞋子,以免造成脚汗过多,脚臭加剧。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或选择分趾袜,以吸水通气。
【4】积极消除诱发因素,如脚汗。
【5】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6】情绪宜恬静,激昂容易诱发多汗,加重脚气。
【7】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防止自身传染及激发感染。
【8】用药治疗的同时,对病人穿的鞋袜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日光曝晒或开水烫洗,最好每天鞋子和袜子都喷上丫丫舒,以达灭菌目的。鞋柜也要经常通风、晾晒。如果鞋柜不能移动,应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是放入干燥剂,祛除潮气。
脚气疾病预防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汗脚要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要形成制度,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4、防鞋柜传染脚气。
如果家中有人患脚气,被真菌污染的鞋子在阴暗不通风的鞋柜中,很容易使真菌大量繁殖。而且,散落在鞋柜里的皮屑,也带有很多真菌.本来很干净的鞋子,如果放在这样的鞋柜里,就可能沾染上带菌的皮屑和被邻近的”脏鞋”所污染,感染真菌,如果穿了这样的鞋子,就可能患上脚气或灰指(趾)甲。
因此,专家提醒说,脚气患者不仅要积极用药物治疗上,平时更要注意清洁鞋袜,还要特别注意的是。
清洁鞋柜的同时,别忘用干抹布把鞋子擦拭干净,并在鞋内塞入一些用香料、茶叶、竹炭做成的除臭包,以消除病菌、异味。
另外,选择鞋柜时注意,别挑选向里斜放式的,因为这种设计很不利于清洁,而向外斜放式的鞋柜,易拿、易清理。
鞋柜里存放的鞋,最好以家庭成员,分出不同的鞋区,如男用、女用、儿童用等区域,也可以按常用和不太常用来区分,以避免相互间传染。
脚气并发症
足癣如不及时治疗,有时可传染至其它部位,如引起手癣和甲癣等,有时因为痒被抓破,继发细菌感染,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1.合并症有身体合并有身体其余部位皮肤癣菌感染。由于长期患足癣或者因手搔抓后的自体接种,足癣患者可合并有甲癣、手癣、体股癣等。合并甲癣时,甲板浑浊,不透明,呈云雾状、污渍状,表面失去光泽。 在灰指甲患者中,半数都是由脚气长期未得到治愈引起的。对此问题,专家指出:“灰指甲患者往往是先患有脚气或手癣,真菌首先侵入指甲周围的皮肤,然后逐渐侵入指甲或趾甲内,并进一步生长繁殖,直到破坏整个指甲。更值得注意的是,灰指甲不但可以自身各部位互相传染,也容易传染家人,很难根治。除导致灰指甲外,脚气恶化还会引起脚的局部糜烂以及丹毒,严重影响个人健康。因此得了脚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
2.足癣合并细菌感染。此时局部分泌物增多,并且可出现淡黄色脓性分泌物。感染部位红、肿、热、痛。如果没有及时适当抗炎治疗,则可能会出现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窝织炎等。
(1)急性淋巴管炎。俗称红线,中医为“红线疹”,红是因为化脓菌从破损的皮肤侵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2)丹毒。丹毒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炎症。小腿部位的丹毒又称为“流火”。它是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损伤的皮肤侵入中型或细小淋巴管、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
(3)蜂窝组织炎。中医称瘭疽,一般为继发链球菌感染而引起。也可指由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这种病变可发生在皮肤较浅的部位,也可发生在筋膜下或肌肉间的较深部位。
3.癣菌疹。是指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在病灶外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过敏反应。癣菌疹的发生与局部癣病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局部炎症越明显,发生癣菌疹的可能性越大。
(1)汗疱疹型。发病急,在手指两侧、手掌或足跖等处发生绿豆大小的厚壁水疱,水疱内充满浆液,可分散、或集簇。
(2)丹毒样型。皮损为丹毒样红斑,一般不硬,边缘鲜明,比较规则,不痛或稍有痛感,无淋巴管炎。一般无全身症状。
(3)丘疹型。为突然发生的集簇性丘疹、斑丘疹或毛囊性须疹。多发生于四肢或泛发于全身。
(4)湿疹型。突然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下肢的大片红斑、丘疹、小疱等多形性皮疹的湿疹样损害,分布对称。
脚气病因
致病菌多系毛癣菌属与表皮癣菌种,主要菌种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因其抵抗力强,不易控制,已成为我国当前足癣的主要致病菌。
脚气是侵犯表皮、毛发和趾甲的浅部霉菌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病。绝大部分患者是先患脚气再感染到手部和其它部位,脚气患病率高的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是足跖部皮肤没有皮脂腺,缺乏能抑制霉菌的脂肪酸。
二是足跖部皮肤汗腺较丰富,出汗较多,造成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潮湿环境。
三是足跖部皮肤角质层较厚,角质层中的角质蛋白为霉菌生长的营养物。
此外,由于穿着鞋袜,局部环境闷热,脚汗难于透发而潮湿,从而更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
脚气患者的禁忌
一、忌碱性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是预防脚气发生的前提。为此,要养成常洗脚的习惯,但洗脚时要忌用碱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卫生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保持清洁。
二、忌辛辣
要忌食辣椒、生葱、生蒜等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
三、忌共用洗涮用品
忌和患有真菌感染疾病的人频繁接触或共用毛巾、鞋袜及洗脸、洗脚盆等物品,以免感染足癣。
四、忌乱用土法治疗
有些人往往用道听途说的土法乱治脚气,有时虽能起到止痒的效果,但绝对去不了根。而且有些土法由于刺激性较大,还会造成过敏反应。因此,出现脚气症状,应该尽早接受治疗。
脚气护理
脚气患者日常需要注意的有一、穿通风、透气的棉质袜,每天更换清洗。二、不与他人共穿鞋、拖鞋及袜子。三、脚底、趾间痒尽量不要用手抓,防传染於手指。四、避免穿胶鞋或不透气之球鞋,最好要有两双鞋换穿,凉鞋是最好的选择。五、治疗勿自动停药,通常应在自觉好了后,继续用药数周,最好是能作霉菌检查及培养,连续三星期都是阴性才算康复。六、勿吃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生蒜等。所以,为了预防脚气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手足癣要努力做到:常洗双足和鞋袜,经常喷丫丫舒,保持足部干燥与清洁卫生。得了脚气不要搔抓,以免鳞屑飞扬,传染他人或自身手部传染。不与他人共用浴巾和鞋袜,以避免相互传染。应努力劝说周围的足癣脚气患者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根据权威专家的说法,手足体癣是“病在肌肤,根在五脏、源自血液”的新的医学观点,继而必须依据“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的中医辨证施治理 论,以调节脏器相互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原则,以清血净毒、凉血润肤、驱除体内湿热淤毒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