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和脚气病一字之差,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症状和治疗方法都不一样,那么,怎样区分脚气和脚气病呢?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脚气”则是由真菌(又称毒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下面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真菌病
脚气是“脚癣”的俗称,医学上称为“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真菌病,多寄生在足趾部及趾间,也可延至足背和踝部皮肤的角质层中引起皮肤反应。表现为两趾间的皮肤的浸软、脱皮并伴有裂隙,以4~5趾间和3~4趾间最多见,有难闻的臭味,剥去腐烂的皮肤,下面是红色湿烂面。患者多伴有足部多汗,常感瘙痒难忍,故经常搔抓,常可引起细菌感染,继而红肿、化脓,不易治愈。脚气在我国城市地区多见,南方发病率较高,炎热、潮湿的夏季易患此病。在公共浴池洗澡、共用毛巾均易传染脚气。真菌能抵抗恶劣的环境长期生存而不易治愈。治疗上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在局部涂搽复方苯甲酚软膏、尿素软膏等,如有细菌感染首先要控制感染,可口服抗生素而暂停抗真菌的治疗,待感染控制之后再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病
脚气病即维生素b1缺乏病,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在人体内基本不能合成,要依赖外源供给。成人每日需要量约1~1.5毫克,谷物是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之一,玉米、小米等粮食中维生素b1含量较多,洗米次数多和食用捞米饭而不食米汤又因维生素b1溶于水而丢失。因此这种病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较为流行。
患脚气病后神经系统受累最甚,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最为常见,表现为下肢感觉迟钝,触觉、痛觉减退,肌肉酸痛,肌力下降甚至行走困难,也可侵及循环系统,表现为心慌、气促、继而心动过速、下肢水肿,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右心衰竭,也可突然出现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因此,在日常膳食中,应改变越吃越精的饮食习惯,适量进食些粗粮,注意饮食平衡,以保证身体健康。